發福不是福,年長者應注意的肥胖二三事!

發佈日期:110/11/04

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 謝蔡豪醫師

 

「醫師,我還不想這麼快就吃一大堆的慢性病藥物,有沒有其他辦法珄」在家醫科的診間裡,不時可以聽到年紀五六十、體態福相的大哥大姐提出這樣發自內心的疑問。辦法當然有,但要讓就診民眾了解如何擺脫慢性病的糾纏,就得從肥胖議題和自我體重管理開始說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世界18歲以上成年人體重過重的盛行率為39%,肥胖盛行率則是13%,在短短四十年間成長為三倍;而台灣的資料顯示,2015年時18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之總和為40.17%。不僅如此,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有關,可知肥胖是我們應該積極重視的健康議題。

 

醫學文獻證實,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第二型糖尿病(以上三者合稱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等,都和肥胖有關。甚至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罹病率也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成正相關。國健署用來判定體位的方式即是利用BMI,計算公式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單位是kg/m2。在我國,正常體位的標準是BMI介於18.5~ 24 kg/m2,若介於24~ 27 kg/m2屬於過重,大於27 kg/m2即是肥胖。世界衛生組織根據歐美人BMI與死亡率之關聯所訂定的標準與台灣不同,在國內應以國健署標準來衡量體位較為準確。

 

傳統上認為中老年人體態較胖具有「福相」,甚至在診間中也常被民眾問起:「常聽人說要吃得胖一點,生病時才有辦法對抗疾病,比較不容易死掉,不是嗎珄」具有一定學術涵養的醫師往往聽了直搖頭。事實上,目前的醫學文獻顯示,一般的社區老年族群中,雖然體重過重的死亡風險最低,但肥胖會造成死亡風險明顯上升;如果是沒有慢性病的健康老年族群,則是正常體位的死亡風險最低,過重族群統計上沒有差異,但肥胖一樣伴隨死亡風險明顯上升。由此可知,肥胖真的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