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 方宇心醫師
臨床診斷:
痤瘡(青春痘)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年齡為12到25歲,約佔此族群中85%。痤瘡也會影響成年人族群,根據研究統計,約有26%左右的女性及12%左右的男性到40歲時仍有痤瘡的問題。痤瘡的生成主要包含四個原因: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角化、痤瘡桿菌滋生與毛囊發炎;危險因子則包含嚴重痤瘡的家族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代謝症候群以及罕病,例如:Apert’s syndrome。
過去研究指出,有痤瘡方面問題之青少年或成人,相較於沒有相關問題者,焦慮、沒有自信,甚至是憂鬱的比例較高。
痤瘡為臨床診斷,需詳細詢問病人的家族史、症狀、過去病史以及藥物使用。痤瘡分為非發炎性以及發炎性。非發炎性痤瘡即是粉刺性痤瘡,又分為閉鎖性以及開放性;發炎性痤瘡包含了丘疹、膿皰以及結節,病灶通常會導致發炎後色素沈澱及形成疤痕。發炎後色素沈澱有機會消失,但疤痕往往難以治療。好發位置為臉部、前胸、肩部以及上背部。
有時候痤瘡為藥物引起,例如最常引起痤瘡發作的藥物:類固醇。如果女性病人有痤瘡且合併肥胖、多毛症、不規則經期以及胰島素阻抗性,則疑似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果病灶型態為膿皰,且治療無效,就要考慮做進一步的細菌培養。
這裡要帶給大家的觀念是,痤瘡是一種肌膚的慢性疾病,需要針對痤瘡的病況進行長期治療,治療過成當中需配合醫師的處方,切勿自行停藥或是改藥。而正確的清潔、保濕以及防曬概念也是相當重要的,相關的細節會在下面做進一步的說明。
治療衛教:
目前常用痤瘡藥物種類有:外用A酸、外用抗微生物製劑(過氧化苯醯(BPO)、外用抗生素)、外用藥(杜鵑花酸、水楊酸)、口服抗生素、荷爾蒙治療、口服A酸。痤瘡用藥須依型態及嚴重度做使用,臨床上的改善通常會需要8到12週。其中A酸為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藥物,它可以促進角質細胞正常分化和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減少粉刺的形成,因有光分解性,使用時間建議在晚上,每晚一次,每週兩到三次,頻率可視狀況調整。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乾燥、刺激感、發紅跟光敏感性。此時適當的保濕跟防曬有助於緩解不適。所有的A酸藥物在懷孕期間內應避免使用。
除上述藥物治療之外,亦有其他之治療方式,但療效目前缺乏足夠的研究證據,包含針灸、拔罐、茶樹精油、中藥、蜂毒萃取物的使用。
衛教方面,建立正確習慣,包含防曬、面部清潔、洗臉及保濕產品的選擇。面部清潔:一天洗臉不要超過兩次,勿過度清潔。洗臉產品:使用針對敏感性皮膚的溫和洗臉產品。避免有磨砂、收斂劑或是其他刺激性成分。保濕產品:使用不含香味的保濕產品,且可在外用藥前使用,如此可減緩外用藥對於皮膚的刺激。如果有化妝需求,可盡量選擇標示不致粉刺、無油脂、不堵塞毛孔的產品。高含糖的食物(例如含糖飲料、巧克力)及牛奶、情緒壓力和抽煙也都可能使痤瘡的情況變嚴重。
台灣夏天時間長,且天氣濕熱,痤瘡一直是國人常見的門診皮膚問題。且因為疫情關係常須戴口罩,讓痤瘡問題更加明顯。筆者希望藉由此篇文章讓讀者們對於痤瘡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如有任何相關方面的問題,歡迎至雙和家醫科門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