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發佈日期:107/01/24

1.問: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珄糖尿病患一定會發生這種眼疾嗎珄

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乃由於視網膜血管產生傷害而引起血液的滲漏,造成視網膜組織傷害,所視影像變成模糊、扭曲或部分喪失。糖尿病病史愈久,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愈高。早期的研究顯示,患病二十年以上 者,第二型糖尿病約有百分之六十會產生視網膜病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更可能高達百分之九十九。而在青少年發病之糖尿病患,也較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此病是成年人主要致盲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由於糖尿病的控制越趨積極,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較以往下降。但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若未妥善治療,則引起失明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上許多,仍然是需要大家好好注意的。

2.問:為什麼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珄

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原因,目前為止並不十分清楚。可是,糖尿病會傷害到全身許多部位的小血管,如腎臟、周邊神經、視網膜等已是大家所知道的。高血壓及懷孕,會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惡化。

3.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幾種型態珄

答:此症可分為兩種型態:

1.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為早期之糖尿病視網膜症。在此時期,視網膜的細小血管變窄或阻塞,其他血管則擴大形成囊狀。這些病態的小血管會滲血液及液體,引起視網膜水腫或形成滲出物沉積於視網膜。此時之視力仍未受到很大影響。但若繼續惡化,視力將逐漸減退。 特別是滲出物集中於黃斑部引起黃斑水腫,則閱讀將極困難。

2.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乃新生的異常血管在視網膜表面,或在視神經乳頭開始生長的時期。由於這些新生血管的血管壁較脆弱,容易破裂造成血液流到玻璃體。玻璃體出血混濁會擋住光線,引起視力模糊。此外,這些異常的血管會長成為疤瘢組織,而經由結疤組織可將視網膜拉開,形成視網膜剝離。不正常的血管也可以沿著瞳孔的邊緣生長(在虹膜組織上),阻礙房水的排流而引起青光眼(稱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這一型的視網膜病變較嚴重。大約百分之二十的糖尿病病患會產生此種病變,而造成大幅度的視力喪失。

4.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那些症狀珄

答:在症狀方面多以視力模糊來表現。但大部份初期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之病患,因為黃斑部仍很正常,視力並未受到影響,所以不會有什麼症狀,此時所以除非檢查眼底,否則早期的視網膜病變將無法被發現。若病變持續惡化,便會因為黃斑部水腫出現視力模糊。若繼續進展為增殖型視網膜病變,可能引起大量出血使視力驟降,也可能因為新生血管及纖維組織的不斷增生使視力逐漸模糊,甚至引起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

5.問:如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珄

答:當視網膜病變被診斷出來後,眼科醫師都會考慮病患的病史、年齡、生活方式及視網膜傷害程度,再決定治療方針。許多病例並不需要接受治療,只須控制血糖血壓穩定並定期追蹤觀察即可。而一些病例,則須治療以改善症狀或防止病情惡化。對於視網膜水腫的病患,可以接受「眼內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注射」,對多數病人可以有效消除水腫並改善視力。除了自費施打之外,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之下,健保也已經接受審查後給付。而「雷射治療」是一項效果顯著、也受肯定的方法。雷射是一種光線,可以將組織凝固燒灼。使用強束雷射光對準已損傷之視網膜燒灼,將滲漏的微血管封閉或凝固,來防止或治療黃斑部水腫;周邊視網膜也給予雷射光凝固治療,可以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增生。對於嚴重的非增殖型病變或增殖型病變,雷射治療可以降低視力損傷之機會。雷射治療不須切開眼睛,且可以在門診施行,是相當快速有效的治療方式。此外,「玻璃體切除手術」在增殖型病變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是一種顯微手術,乃將充滿血液或血塊之玻璃體切除,再以清澈之液體替代。若玻璃體出血而混濁,一段時間(通常三到六個月)無法清澈者,便可採用玻璃體切除手術恢復視力。新生血管纖維化嚴重、甚至產生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者,也需要以玻璃體切除手術清除纖維組織並使網膜復位,以期改善視力。「視網膜冷凍治療」也常被採用在玻璃體出血或合併於玻璃體切除手術使用。此治療有助於異常血管之收縮,減少再度出血之機會。成功的治療,不只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需要病患的配合及飲食的控制。至於一般身體的活動則不受限制。

6.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預防嗎珄

答: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毫無症狀。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眼部檢查。若出現病變,則依據病情縮短追蹤間距或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例,若能小心調養,將糖尿病控制良好,並按時接受眼底檢查,可以降低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機率。

 

 參考文獻:

許紋銘 ( 2005 )‧全方位護眼指南 ( 201-205)。台北:黎明文化。

Stenphen J. Ryan (2013) Retina 5th edition. Elsevier.

2011-2012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 Section 12 Retina and Vitreous.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