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麻醉與頭痛

發佈日期:107/01/25

前言

    半身麻醉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而半身麻醉之後的頭痛問題依然存在其發生機率約0.16~1.3%; 讓我們就成因, 高危險群, 症狀, 與治療方面來簡介.

成因

    腦脊髓液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乃由一堅硬結締組織所包覆, 此膜狀結締組織稱為硬膜, 而半身麻醉就是由腰椎之硬膜經一細針將藥物打入腦脊髓液之中, 讓藥物作用在附近之脊椎神經, 達成半身麻醉之目的. 但此細針所打出之小洞可能造成腦脊髓液之滲漏, 使得腦脊髓液壓力不足, 進而造成頭痛. 此現象尤以坐姿或頭部高於打針之部位時更容易引發.

高危險群

    年輕人(18~30歲), 女性(尤其是懷孕女性), 瘦子.

症狀

    在半身麻醉48小時之內, 頭痛(前額, 顳部, 枕部), 頸肩疼痛, 通常與姿勢(坐姿立姿等)有關, 尤其在活動時更為加重其症狀. 其他可能症狀包括: 畏光, 耳鳴, 噁心嘔吐等等.

治療

     一般而言, 醫師會建議於施打半身麻醉之後8小時內應平躺休息, 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此方法可減少或有效預防頭痛之發生;

治療方面, 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 多休息(平躺或側躺), 多喝水(無明顯證據指出有效, 但可以確定的是, 發生頭痛之病患是不能缺乏水分的), 口服藥物方面, 目前被認為有效的有: 咖啡因, cosyntropin, sumatriptan.

另外, 使用硬脊膜外自體血液注射也是一個辦法, 其作用原理是: 在被細針扎一小洞之硬膜外, 施打病患之自體血液(12~20 ml), 用凝結之血塊來阻止腦脊髓液繼續滲漏. 此方法亦有其風險, 例如感染(血塊亦為細菌之溫床), 或是硬膜上又戳出一洞等等.

總結

     半身麻醉必定會造成硬膜小破洞, 而之後的頭痛則不必然會發生, 但麻醉前之解釋與溝通, 與半身麻醉後頭痛發生時之關懷與照護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