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特色

Slide Image

非侵入式 不須住院 恢復期短 安全性高 無副作用 高齡適用

適合對象: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系統疾病
  • 慢性疾病
  • 性功能障礙

療程介紹:

減緩心臟壓力,幫助心臟做SPA
提高血液流速與循環,使血管放鬆、軟化增加彈性。
EECP就是血管按摩機非侵入無痛地被動式按摩,藉由氣閥壓力帶在心臟舒張期把血液打回心臟,如一分鐘70下就按70下一小時就按了4200下如同幫血管做spa,提高血液流速循環,使血管放鬆、軟化增加彈性可以把血管內皮細胞發炎物質膽固醇帶走,也因血液流速循環增加能使血管阻塞或狹窄地血管緩和。
標準治療每天一小時,連續七週每週五天,共計35小時治療。

Slide Image

治療適應症

 

  • 心血管系統: 穩定型或不穩定型心絞痛、鬱血性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因性休克、心肌病變、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
  • 腦血管系統:缺血性腦中風、早期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睡眠障礙。
  • 其他: 代謝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勃起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眼中風、耳中風、循環不良者、慢性疲勞症候群、運動耐受度增強、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諮詢門診:每周四下午 邱瑋婷 醫師
多頻道睡眠生理功能檢查(polysomnography)
多頻道睡眠生理功能檢查(polysomnography),為診斷睡眠相關疾病,如睡眠呼吸終止症、猝睡症、及癲癇症等疾病的重要工具。本院「睡眠中心」提供睡眠疾患病人服務,相關研究,如「神經退化疾病之睡眠障礙」等也將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補助下積極展開。
特色說明:
癲癇的主要診斷方式為腦波,除了一般清醒、睡眠腦波及三小時連續腦波記錄外,近期院方亦購入64頻道同步腦波數位影像分析儀(video-EEG),可提供更長時間的腦波監控,並同步紀錄患者的影像,主要是為了要確定發作時,腦波的變化與發作時患者的臨床動作改變是否符合,可用於分辨「發作」是否為癲癇;若非癲癇則是哪些問題,如昏倒、睡眠障礙或動作障礙疾病等;若是癲癇則可區分癲癇發作型態、位置、或癲癇手術前的精確定位。以上藉由更明確的鑑別診斷,以求更適當的治療選擇

Slide Image

1.腦波檢查(Electroencephalography,簡稱EEG)
將腦內神經細胞產生的電位變化,放大整流記錄下來的結果。臨床上是以電極貼在頭皮上測量,所得的記錄,為某一特定時間內多數腦細胞活性電位之綜合。腦波機和心電圖機類似,不會傷害腦細胞或人體。多運用於癲癇,頭痛,及意識不清的患者,以偵測腦中細胞的變化

Slide Image

2.非侵入性動態血流生理監測系統檢查 (又稱傾斜床測試).

自律神經功能異常為神經科常見疾病,臨床上包括姿勢性眩暈、昏厥、排汗異常、腸胃功能障礙、失禁等表現。常見原因包括原發性自律神經功能障礙、或合併巴金森氏症、多重系統萎縮、週邊神經病變、藥物造成的自律神經功能異常等

非侵入性動態血流生理監測系統檢查 (又稱傾斜床測試). 顱內中大腦動脈的管徑在一般的生理情況下會維持不變,故中大腦動脈血流速度的變化,可以用來代表腦部血流灌注的變化。配合各種靜態(static)或動態(dynamic)測試可引發腦循環的自主調控,藉由改變血管管徑的大小來調整腦血流灌注,做為腦循環自主調控的指標

檢查項目

●自律神經功能評估

●中風指數的評估

●暈眩程度的測試評估

●傾斜床測試

●心臟功能評估

●血管功能檢查評估

動作障礙治療新紀元: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

TRANSCRANIAL 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MRgFUS)

原發性顫抖症 (Essential Tremor) 

非自主、節律性顫抖的一種慢性疾病

•通常是兩側對稱性一起開始,並以手為起始部位

•有時也會影響到頭頸部、聲音 (因影響到聲帶或是舌頭)、腿部或是軀幹

•絕大多數病人的顫抖會在病人維持手部在固定姿勢時加重,即姿勢性顫抖

•某些病人的顫抖會在執行某些動作,例如拿水杯等動作時加重或是誘發,即動作性顫抖

•顫抖的頻率一般在4-12 Hz,會在睡覺時消失

焦慮時變嚴重,飲酒可略緩解

•在動作調節的迴路出現障礙

•病程進展緩慢

常有家族史

•是動作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

•全國(健保資料庫)推估國內約 384,000位病人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波刀:https://www.taipeineuro.org.tw/tc-mrgfus/

Slide Image

特色說明:
本中心結合各領域專家,配合神經科及耳鼻喉科檢查資源,提供專業的耳神經學診斷服務。除了基本眩暈檢查設備以外,本中心特別開立針對眩暈患者的腦血管超音波檢查門診,病患能夠省卻長時間排程並得到檢查結果。除提供藥物治療外,視症狀需要可轉介至復健科、精神科或神經外科進一步治療。
眩暈門診團隊醫師:

神 經 科:陳致中、李薰華、廖晏輝

耳鼻喉科:陳伯岳、陳美茜、孫  強

常見眩暈疾病: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簡稱耳石症,為最常見眩暈疾病,因內耳耳石異位,引起內淋巴流動異常所導致的眩暈症狀,可使用耳石復位術快速治癒。

 

前庭神經炎:常見急性眩暈疾病之一,為一側的內耳前庭構造或神經急性發炎,導致該側內耳前庭功能下降,而造成的嚴重眩暈症狀,可使用短期類固醇治療。

 

前庭型偏頭痛:常見的反覆性眩暈疾病之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女性稍多,大部分合併頭痛發作,和偏頭痛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主要以藥物治療。

 

功能性頭暈:指腦部功能調適障礙所引,常見的頭暈類別,病症佔所有頭暈患者約三成左右,患者並無內耳前庭或是腦部構造上的病灶,可用多種模式介入治療。

 

血管性眩暈:因血管狹窄或阻塞造成之眩暈,通常合併其他症狀,如複視、口齒不清、顏面神經麻痺、失去平衡感(走路不穩)、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發作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都有可能,好發於老年人,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險族群。嚴重者會導致腦中風,需格外注意。

 

前庭陣發症:主要為反復發作的短暫性眩暈,發作時有劇烈的眩暈感,會出現類似周圍事物圍繞自身旋轉的錯覺,走路時會向病變一側傾斜,同時伴有步態不穩、耳鳴等表現,其發病與血管壓迫前庭神經有關。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良好。

 

腦部腫瘤(聽神經瘤或小腦、腦幹腫瘤):可能症狀包括一側耳鳴或漸進性聽力減退、顏面運動及感覺障礙、吞嚥困難、視力模糊、平衡失調。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梅尼爾氏症:因內淋巴水腫造成。主要症狀包括陣發性暈眩、聽力異常、耳鳴、耳朵腫脹感,也常合併有噁心、嘔吐及平衡失調。以口服或耳內注射藥物治療為主。

 

本中心臨床服務:

眼振儀、溫差試驗、聽力檢查、前庭誘發肌電位、穿顱都卜勒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傾斜床、重心動搖儀、聽性腦幹反應、自律神經檢查、腦波、血液生化檢查、眩暈衛教、前庭復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5kOk1sRaZ2VM78AhJxNhw/videos)。

眩暈及平衡障礙中心 諮詢分機:2249-0088轉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