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特色

Slide Image

骨科物理治療
以物理因子提供非侵入性且非藥物性的治療,以達到減緩疼痛、增加關節角度、提升生活品質。服務範圍包含: 周邊神經病變、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疼痛、運動傷害、骨科術後復健、脊椎側彎、尿失禁、癌症術後復健等。並設有上肢與下肢水療桶,利用馬達提供渦流,搭配溫水使個案達到肌肉放鬆、促進循環,增加肌肉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促使個案早日回復日常生活功能。

 

Slide Image

小兒物理治療
針對失能或發展遲緩之兒童個案,提供評估、衛教、動作訓練、行走、姿勢平衡訓練、體適能促進、高階動作協調等,以達到提升日常生活功能與品質,最終目標為獨立生活且回歸社會。服務的對象有: 腦性麻痺、斜頸、兒童粗大動作發展遲緩等。本單位特色有:提供篩檢活動強化社會服務、與各單位跨專業合作、提供團體課程與媽媽教室等。

Slide Image

神經物理治療
經由物理治療師提供專業評估,依據個案狀況搭配運動治療、平衡訓練、肌力訓練、步態訓練等。促使個案早日回復日常生活功能與回歸職場。服務對象包含:脊髓損傷、中風、脊椎術後復健、腦外傷、腦部病變等。本單位設有紅繩懸吊系統,對於能力較弱之個案提供懸吊支撐;能力較佳之個案可透過懸吊系統提供之不穩定環境,加強誘發核心肌肉,進而提升治療品質。

Slide Image

心肺物理治療
針對住院與門診之心肺個案,依據個人狀況提供合適的運動計畫與諮詢建議。早期介入,使病患更快回復生活功能,並且減少復發機率與併發症。服務對象包含: 心肌梗塞術後復健、主動脈剝離術後復健、心臟衰竭復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復健等。

若您有上述需求,請掛復健醫學部門診,醫師為您開立治療後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提供專業治療!

Slide Image

成人生理職能治療

成人生理職能治療的目的在於協助因疾病導致失能的患者重新參與對他們有意義的日常活動,本院服務的對象包含腦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手外傷、骨折、五十肩、心臟疾病、頭頸癌、乳癌術後、神經系統病變、退化性疾病等。

提供患者從住院急性期(重症加護病房)早期活動介入以預防關節攣縮及重症後虛弱症(ICU-AW)、到病房床邊復健延續治療介入並提供照顧者相關衛教,以及穩定期及門診慢性期於治療室持續進階的能力訓練,以提升生活的獨立性。

除治療介入外也提供輔具評估、副木製作(含3D列印)、上肢機器動作訓練、工作強化、園藝治療,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復健介入計畫。

Slide Image

輔具評估

輔具的使用能減少因疾病導致失能的患者在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上的困難度,其範疇包含了進食、穿衣、洗澡、如廁、移行、溝通、社交等,除了給予日常輔具的使用建議外,本院的職能治療單位也針對患者的能力提供輔具評估的服務。

Slide Image

副木製作
副木使用的目的在於提供患肢支持、適當的擺位及預防關節變形,本院為低溫塑型的副木材料,常見的患者類型有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板機指、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偏癱患者、糖尿病截肢、骨折、手外傷及燒燙傷等。

Slide Image

3D列印
本院使用為熔融沈積成型 (FDM)機器,機型為Original Prusa i3 MK3S+,並使用1.75 mm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熱塑性聚胺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和熱塑性聚亞胺(Thermoplastic Polyimide,TPI)等線材,依照病患不同的需求和系統性設計3D列印個別化或模組化設計輔具,例如,增進肌肉無力、神經損傷影響手部功能之個案(例如:中風、腦性痲痺、脊椎損傷、創傷性腦傷、尺神經損傷等病人)之寫字、進食、打字等功能,必要時會協助腕部或虎口支撐副木協助穩定工具。

Slide Image

園藝治療
藉由參與種植及園藝的過程作為治療的媒介進而達到設定的治療目標。已有文獻研究顯示園藝治療對失智症,中風後偏癱的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在生理及心理能力上有改善,如肌耐力、協調、平衡、記憶、認知、語言及社交能力等。

Slide Image

小兒復健

兒童職能治療提供嬰幼兒到學齡兒童有發展遲緩,腦性麻痺,自閉症,行為情緒異常及多重障礙等孩童評估及介入(包含早療評估),藉由改善動作,感覺,認知及行為的能力增加孩童在生活各層面上的獨立性。

語言治療業務範圍

語言治療包含語言評估與治療 (例如: 中風失語症復健、兒童語言發展遲緩),言語評估與治療(例如: 成人嗓音障礙、兒童構音異常)、吞嚥評估與治療 。服務的對象橫跨成人及兒童,只要病人需要語言、說話及吞嚥的評估與復健都可以來找「語言治療師」!

成人吞嚥特色復健- 恢復由口進食功能,擺脫大象鼻

在鼻胃管移除前,醫療團隊需確保病人在移除鼻胃管移除後,可以安全地由口進食三餐及喝水,並攝取到足夠的營養量。在吞嚥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醫師、護理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放射科醫師的相互合作,讓吞嚥復健發揮最佳的效果。經過鼻胃管移除團隊2年的討論,我們制訂了鼻胃管移除的跨專業合作的流程及移除標準,中風導致吞嚥障礙的病人在團隊的努力下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移除鼻胃管,達到良好的成效。

Slide Image

咽部肌力訓練系統  The Laryngeal Elevation Trainer System

喉部上抬不足為許多吞嚥障礙患者的共同問題,咽部肌力評估訓練暨紀錄系統組,可讓吞嚥障礙病人訓練喉部上抬相關肌肉,並配合遊戲回饋方式提升病人吞嚥復健的動機。

Slide Image

吞嚥電刺激治療儀  The dual channel dysphagia function therapy device

此產品可以強化口咽部肌肉的收縮功能,用以改善自行吞嚥的能力,可刺激到傳統治療法難以訓練到的第二型肌纖維(Type II muscle),進而提升吞嚥困難病人喉部上抬能力及其吞嚥功能。

Slide Image

跨專業團隊吞嚥攝影

經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後,讓病人接受更確實的吞嚥攝影檢查,了解病人吞嚥時食團從口中移動到食道過程中的各項能力。在檢查過程中,放射科醫師、放射師、護理師及語言治療師相互合作,透過多種食物質地的食物吞嚥攝影,調整姿勢擺位,提升吞嚥攝影的安全性及效果。
成人失語症復健 - 透過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強化社會參與能力

Slide Image

失語症社交互動團體治療

語言治療師與臨床心理師為失語症病人提供語言表達、溝通策略、情緒與壓力調節的相關課程,讓團體成員有更多語言表達的情境與機會。此外,病人也可與其他成員互相交流學習,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與困難,獲得正面影響。

園藝團體治療

園藝團體過程中,語言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為各類型病人設計園藝活動開啟五感學習,例如藉由不同顏色花朵給予視覺刺激、觸摸植物和土壤感受大地的力量,過程中同時加入文字認讀、說話清晰度訓練、口語表達訓練以及融入社交互動活動,團體成員也互相支持,自發地鼓勵新同學參與,讓病人除了從園藝過程中得到自我成就滿足感外,也從同儕支持中得到心靈上的富足。

頭頸癌吞嚥及言語功能復健- 減少治療後的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

頸部淋巴擴清術的病人、頭頸部化學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顳頷關節開刀的病人、照射區域包括顳頷關節開刀的病人、口腔纖維化的病人。頭頸癌治療無論是手術或放療、化療,治療後可能會影響生理功能,所以需依照不同階段配合進行復健運動。目的是要預防牙關緊閉、改善口腔衛生、預防頸肩部僵硬、防止顳頷關節纖維化、改善進食狀況、改善生活品質。

如有術後/治療後復健的需求,可至復健醫學部林廉傑醫師門診看診制定後續復健計畫,安排語言治療或其他復健項目。

兒童餵食吞嚥專業諮詢及復健 - 讓孩子及照顧者一同享受進食的樂趣

兒童餵食與吞嚥評估治療

        兒童餵食與吞嚥問題牽涉極廣,包括罕見疾病、腦性麻痺、軟喉症的吞嚥問題,以及嬰幼兒從喝奶轉銜到副食品的進食問題,口腔敏感孩童對食物、味道、材質的挑食問題,語言治療師在過程中除了評估吞嚥發展能力,也同時評估口腔發展能力、食器使用能力、食物材質的適應性、口腔對食物的敏感狀況、運用咀嚼肌肉能力,以及整個吞嚥過程中的口腔協調整合能力,有些狀況不是長大自然就會好,而必須在上述過程中予以專業協助與治療,讓兒童能夠吃好好,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進而有更好的學習能力。

早產兒餵食評估與治療

        小小的早產兒在保溫箱裡努力求生存,語言治療師能夠協助他們的口腔發展及吞嚥能力訓練,在生命起步階段給予吸吮的幫助,讓早產兒順利學會好好地喝奶,安全健康的長大。除了吞嚥能力外,也訓練早產兒口腔能力,根據早產兒狀況調整奶瓶、吸吮節奏及餵奶方式,讓家長回家也能順利地瓶餵,後續如有需求,也能協助親餵的轉換,讓寶寶在我們的照顧下一眠大一寸。

Slide Image

兒童語言治療個別課程及主題式團體課程

一對一的復健可以加強孩子個別的弱項能力,當孩子進步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在團體生活中發揮出來。因此,早療團隊為了孩子設計主題課程,讓孩子先在治療團體中先做預備,練習團體互動及社交技巧,讓孩子可以順利將能力應用到家庭及學校生活中。

       語言治療與其他專業合作的主題課程包括語言心理職能社交技巧團體、語言物理動作互動團體、語言物理注音符號團體...等。

       如有個別治療、團體治療或兒童語言發展遲緩評估需求,可至本院早期療育中心主任吳錦雯醫師門診,醫師將會了解您和孩子的需求,並為孩子規劃後續復健計畫。
臨床心理組

目前針對復健醫學部成人與兒童個案進行心理衡鑑與治療,除了個別治療外,亦提供團體治療、兒童親職教養諮詢等。

Slide Image

臨床心理師簡介

林季璇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證書 心理字第001905號)

專長:

  • 成人神經心理衡鑑與神經心理復健
  • 疾病適應、壓力因應、危機介入與情緒管理
  • 兒童早期療育評估與心理治療
  • 兒童親職教養諮詢
  • 成人復健與支持性團體

 

Slide Image

廖婉婷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證書 心理字第002166號)

專長:

  • 兒童早期療育評估與心理治療
  • 早產兒及嬰幼兒發展評估
  • 兒童親職教養諮詢
  • 親子互動治療
  • 兒童情緒與人際互動團體治療
  • 疾病適應、壓力因應、危機介入與情緒管理

Slide Image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在中風康復中的應用:神經調節的嶄新途徑

使用rTMS做相關治療需由醫師評估,臨床建議可由急性期開始便配合傳統復健開始施打,而對於已過黃金期之亞急性、慢性期病人,亦有相關研究表明可能有效。

一般來說,可從每週進行5次療程,每次20-30分鐘,治療兩週開始,若有效可持續治療。

相關禁忌症包含癲癇病史、腦部金屬植入物、身上有電子裝置等。而其併發症多半相當輕微,包含頭暈、頭痛、治療部位疼痛等,停止治療後經短暫休息即可緩解。治療過程中臉部肌肉不自主抽動,屬於治療中的正常反應,僅會在過程中出現,只要停止治療即停止,不會發生長期的影響。

小於萬分之一的患者治療可能誘發癲癇,其機率相當低,因此治療前應由專業醫師評估,治療前審慎評估後可將機率降至最低。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將持續投入更多的努力和資源,將rTMS應用於臨床上之外,也同時深入研究rTMS在中風康復中的最佳應用方式、刺激參數調整以及長期效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醫學研究的深入,我們有信心rTMS將在中風康復的治療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rTMS已逐漸成為中風康復中的一項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方式,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希望與健康。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 主治醫師 林廉傑醫師

Slide Image

上肢機器手復健

機器復健促進患側手訓練

透過機器輔助上肢執行動作,促進個案患側手大量練習,同時利用虛擬互動遊戲,增加參與動機,加乘復健療效。

機器手能結合視覺、本體覺、心像練習等要素,使大腦動作皮質獲得正向回饋,增加大腦損傷區域再重組。

適用對象為手部動作功能不佳者,如: 肌肉無力、腦損傷之個案(中風、腦性麻痺、創傷性腦傷…)等。

Slide Image

協助手指動作的機器手

相較於過去機器復健,多著重在肩膀、手肘等大動作,本院引進義大利「Gloreha」,將患側手指穿戴連接纜線的手套,配合螢幕3D動畫進行手指動作練習,在訓練時結合多種治療模式,並使用手臂支撐架,幫助個案模擬生活中向個方向抓取物品之動作。

Slide Image

上下肢虛擬互動認知訓練系統

虛擬實境互動系統-奧地利「Pablo」,透過感應器,配合螢幕互動遊戲進行平衡、上/下肢動作訓練、肌力練習,使用者可看到自己的同步動作,藉由立即視覺及聽覺回饋,讓個案體驗身歷其境的遊戲效果,進而增加訓練效果與趣味性。

諮詢專線  02-2249-0088轉1624 郭芬伶、郭恬妤職能治療師

Slide Image

下肢機器人復健訓練

機器人復健訓練具有個別化和精確度的優勢,可提供更精確的動作輔助,加速復健過程。患者可以針對特定動作進行更多次、更高效的運動,同時即時感受肌肉反饋,提升學習效果,有助於神經修復。此外,下肢機器人訓練有助於增強患者的肌肉力量,促進協調,並提升運動功能,透過機器人輔助的復健訓練,患者可以改善步態,提高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風險,相較於傳統復健,機器人復健更具效率,能夠加速患者的復原。

機器人復健訓練適用於多種神經和肌肉系統相關的疾病,包括中風、腦損傷、脊髓損傷、腦性麻痺、巴金森氏症等。同時,脊椎、骨盆、髖關節、膝關節術後(各種骨折、韌帶斷裂關節鏡修補、人工關節等手術後)患者也可受益於機器人復健。

對於有復健需求的病人,特別是脊椎、骨盆、髖關節、膝關節術後的患者,建議考慮使用下肢機器人復健訓練,其即時感應技術和穩定性輔助功能能夠提供個別化的復健訓練,加速患者的復原過程。在臨床應用中,下肢機器人復健訓練已被廣泛認可為一種有效且安全的復健工具,患者可咨詢復健科醫生獲取相關建議,下肢機器人復健訓練有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復健成果。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 主治醫師 楊政道醫師

核心肌力與控制 運動治療專業團隊

由專業物理治療師帶領的「核心肌力與控制」運動專班,授課老師擁有多元專業背景,例如:皮拉提斯、嬋柔®、瑜珈與動作控制相關專業知識,提供安全且有效的運動治療。

核心肌群位於身體的深層,不僅保護和支撐脊椎,還負責提供日常生活及運動中所需的身體穩定性、平衡及協調。

在課程中,我們將指導您如何正確地鍛鍊全身肌群,且誘發深層核心肌群,有效提升肌力與控制力,遠離腰酸背痛,並逐步提升生活品質及身心平衡。

目前招收對象有:運動愛好者、想提升身體協調性者、肌少症、下背痛、尿失禁婦女、產後婦女、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等。

依族群特性,有多元特色專班供您選擇。

Slide Image

核心肌群健康促進運動專班

無論您是否訓練過核心肌群,對訓練核心肌群的相關運動是否熟悉。我們的課程都能協助和陪伴您,有效且安全地訓練核心肌群。進一步降低腰酸背痛等問題的發生可能性,並為您的生活品質,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聯絡方式:
下午3點~5點:(02)2249-0088 轉1622 曾琬筑治療師

月子中心產後婦女運動專班

專為產後媽咪們所設計的健康又享瘦團體運動課程,內容包括增進肌力、加強心肺功能與肌肉伸展,適合產後階段修復。產後核心及骨盆底肌訓練能加速產後復原力,恢復產前輕盈體態和體力,降低產後疲憊,改善漏尿問題,並且能舒緩穩定身心,降低產後角色轉換帶來的壓力和焦慮,讓寶寶在健康安全狀態下幸福成長。

聯絡方式:
早上10點~12點:(02)2249-0088 轉1621 黃暐婷治療師 

下午3點~5點:(02)2249-0088 轉1619 余青穎治療師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僵直性脊椎炎運動專班

許多文獻提出運動對於僵直性脊椎炎有許多有利效益;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缺乏運動,容易使身體更加僵硬、關節沾黏、肌肉緊繃,進而影響體態與日常生活功能。本班有專業師資,依照班級狀況調整進度,融入肌力訓練、核心控制、柔軟度延展與體態雕塑,課程內不僅僅強調核心的穩定度,更強調脊椎一節一節的活動度與肌肉柔軟度。讓您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且促進身心靈愉悅。讓我們醬子動起來!

聯絡方式:
早上10點~12點:(02)2249-0088 轉1621 陳珮琪治療師 

下午3點~5點:(02)2249-0088 轉1621 廖又蓁治療師

Slide Image

Slid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