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特色

Slide Image

腦傷後遺症、脊髓損傷、週邊神經病變、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筋骨疼痛、運動傷害、腦性麻痺、斜頸、兒童粗大動作發展遲緩等。

Slide Image

肌肉骨骼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是一種治療慢性肌腱炎、筋骨慢性疼痛的技術,屬非侵入性、無放射性的治療。
治療原理為針對慢性疼痛的部位給予高能量震波,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可使疼痛的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回復應有的生活品質。

Slide Image

成人生理職能治療
成人生理職能治療的目的在於協助因疾病導致失能的患者重新參與對他們有意義的日常活動,患者類型包含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手外傷,頭頸癌,乳癌術後水腫等。

Slide Image

小兒復健
兒童職能治療提供嬰幼兒到學齡兒童有發展遲緩,腦性麻痺,自閉症,行為情緒異常及多重障礙等孩童評估及介入(包含早療評估),藉由改善動作,感覺,認知及行為的能力增加孩童在生活各層面上的獨立性。

Slide Image

輔具評估
輔具的使用能減少因疾病導致失能的患者在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上的困難度,其範疇包含了進食,穿衣,洗澡,如廁,移行,溝通,社交等,除了給予日常輔具的使用建議外,本院的職能治療單位也針對患者的能力提供輔具評估的服務。(圖一)
副木製作
副木使用的目的在於提供患肢支持,適當的擺位及預防關節變形,本院為低溫塑型的副木材料,常見的患者類型有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板機指,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偏癱患者,手外傷及燒燙傷等。(圖二)

Slide Image

虛擬影像遊戲
隨著科學及科技的進步,職能治療的介入方式也因應時代加入新科技作為治療的媒介,藉由提供一個遊戲所創造出的類真實虛擬環境,依據個案的能力去選擇難易度,讓個案能夠集中注意力在任務當中。而虛擬遊戲除了能提供立即的視覺回饋之外,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及誘發參與的動機。(圖一)
上肢機器動作訓練
機器驅動加上虛擬實境影像,誘發或促進神經性動作訓練並協助手部肌肉伸展抓握,以達治療療效。(圖二)

Slide Image

園藝治療
藉由參與種植及園藝的過程作為治療的媒介進而達到設定的治療目標。已有文獻研究顯示園藝治療對失智症,中風後偏癱的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在生理及心理能力上有改善,如肌耐力,協調,平衡,記憶,認知,語言及社交能力等。

Slide Image

一、構音、語暢、嗓音、共鳴障礙之評估與治療(孩童構音不清楚、說話不流暢、口吃、聲音沙啞、嗓音治療)

二、語言理解、表達障礙之評估與治療(包括失語症、語言發展遲緩、讀寫困難)

三、吞嚥障礙之評估與治療(嬰幼兒、成人、老年人的吞嚥障礙或吞嚥困難及嬰幼兒餵食困難)

四、語言發展遲緩之評估與治療(早療療育評估)

五、溝通障礙輔助系統使用之評估與訓練

六、語言、說話與吞嚥功能之儀器操作

嬰幼兒口腔動作發展
嬰幼兒的口腔動作發展,涵蓋了嘴唇、舌頭、下巴、牙齒、硬軟顎的動作能力及其使用功能。這些口腔部位的動作能力和互相之間的協調能力會進一步影響到嬰幼兒的吞嚥功能,且與之後吃不同材質食物能力息息相關。再者,口腔動作也會影響未來發音清晰度能力,所以了解嬰幼兒的口腔動作發展是很重要的。
「兒童」心理衡鑑與治療

提供幼兒心智發展、認知(如:智能、注意力)、氣質、行為、情緒、人際互動能力等評估,

據此以提供合適的親職諮詢、情緒行為、社交技巧、親子互動技巧、家長管教技巧訓練等服務。

「成人」心理衡鑑與治療

提供認知、情緒、性格、行為問題、壓力因應、疾病適應等評估服務,

並給予個案或家屬相關之心理諮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