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團隊特色: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18年最 新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全球癌症報告》, 兩性中,肺癌占總癌症發病率的11.6%;接著是乳腺癌同樣為11.6%;結直腸癌10.2%;攝護腺癌71%。死亡率排名前四的癌症依次為肺癌18.4%;結直腸癌9.2%;肝癌8.2%;胃癌8.2%。
全球肝癌患者有四分之三集中在亞洲,每年約有50萬新發生個案。肝癌是造成亞太地區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民國105年肝癌死亡率為35.48%,只略低於肺癌;癌症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2位、女性為第2位。
初期的肝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直至發展到晚期,肝癌的跡象及癥狀才會顯示出來,因此難以在早期察覺肝癌的出現,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
「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1.肝硬化病人2.慢性肝炎病人3.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4.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由於台灣的肝細胞癌有其中約有60%-70%是B型肝炎引起的,20%-30%是C型肝炎所引起,因為慢性病毒肝炎會造成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肝癌雖然可怕,只要能早期治療,預後都很不錯;而定期檢查則是「早期發現」的關鍵。因此如何早期發現肝癌、如何提高存活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本院於民國97年成立癌症中心,民國98年8月成立肝癌多專科治療團隊。本院肝癌團隊由一般外科 科主任 陳信安醫師主導結合消化外科、消化內科、血液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線腫瘤科及放射線診斷科各科專科醫師所組成。民國98年為近一步提升診治水準,制定「肝癌診療指引」,並於民國101年起由台北醫學大學三家附設醫院共同制定『癌症診療指引』手冊,並每一年進行修訂,以提供臨床醫師在臨床診斷及治療適切的指引方向,期望藉由標準化的診斷及治療流程來及早發現癌症病因,提高治癒率,並提升院內肝癌的醫療品質及早期診斷率,最終以讓就醫民眾得到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為目的。
消化外科醫師在肝癌治療上擁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於肝癌在臨床上的表現相當歧異,加上肝癌患者多半合併有肝機能不全,所以在選擇肝癌治療方式時,必須由專科醫師做全盤考量後再予以慎重決定。目前關於肝癌治療的共識是適合開刀切除的病人最好接受手術切除,因為手術切除是能夠有效的把腫瘤除去,將局部復發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消化內科醫師可利用超音波進行肝癌病患診斷及治療提高肝癌患者的存活率因大部分肝癌病人發現疾病時,很多已不適合手術治療,這時候非外科性治療就成為病患治療的選擇,例如:射頻燒灼術、酒精注射等等。並積極發展肝癌射頻燒灼術治療,提供無法執行手術根治性治療病人可以治療方式,提高肝癌患者的存活率。另外本院肝癌/肝炎的防治中心與社區篩檢合作,利用醫療服務與癌症篩檢活動進入社區,為民眾進行B型肝炎篩檢與衛教防護服務。
放射診斷科醫師應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來診斷肝癌。並可利用電腦斷層導引進行切片檢查,或以血管攝影達到確定診斷的目的,更可進行血管栓塞作為肝癌治療。放射診斷科醫師在肝癌的診斷及治療上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病理科醫師可依據切片檢查及手術切除後的組織進行診斷,確立腫瘤的病理分期、腫瘤細胞惡性度等提供臨床醫師對於診療計畫的訂定,以及對於疾病預後的預測。肝癌需賴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因此一個良好的肝癌多專科團隊,需要本院優秀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提供肝癌病人手術後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是提供病人在手術之外的另種治療選擇。血液腫瘤科醫師則可提供病人手術前或是手術後輔助性的化學治療,提升腫瘤的治療效果。
大腸直腸癌團隊特色: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飲食西方化的影響,台灣結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依據105年國健署癌症登記年報統計,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為男性第 一位、女性第二位,死亡率為第三位,對人們的影響不容小覷。
結直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若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結直腸癌成因為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本院消化內科專於內視鏡技術,多位醫師專門赴日學習相關技術,可利用內視鏡直接觀察診斷,必要時透過窄頻影像技術(Narrow Band Image,NBI)觀察外觀,染色內視鏡術(Chromoendoscopy)及擴大內視鏡(Magnifying Endoscopy),得以提高診斷率,並使用切除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的技術加以治療,其優點在於體外無傷口,保留器官員本功能,術後恢復快、住院天數短(3~5天),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李,2019)。
而需接受根除性手術者,大腸直腸外科以腹腔鏡、經肛門微創直腸切除保留肛門手術、達文西手術進行腫瘤切除,可縮小手術傷口及出血量,降低手術合併症及住院天數。以往中低為直腸癌由於距離肛門口過近,因此要做直腸肛門全切除手術,使病患無法保留肛門變成終身都要使用人工肛門,造成病患身心巨大的影響。
本院大腸直腸外科自五年前起,開始發展經肛門微創直腸切除保留肛門手術,此手術方式是配合影像系統經肛門清楚目視腫瘤下緣進行直腸切除手術,再配合達文西機器手臂或腹腔鏡進行下腸繫膜動靜脈高位結紮及淋巴結清除,藉以達到腹部傷口微小,肛門保留效果佳等優點,另外其他科學研究也認為經肛門微創直腸切除保留肛門手術能更準確掌握腫瘤的安全距離,以及男性性功能的保留也較傳統經腹部直腸切除手術有較好的成果。
在術後輔助性治療上,主要以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近年來大腸直腸癌「化學治療」已進步很多,不但副作用相對輕微,降低復發並可延長存活率。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為了進一步提供治療效果,給予標靶治療藥物合併化療藥物使用;在放射治療方面,主要用於直腸癌患者,本院放射腫瘤科擁有影像導航式全域調控弧旋刀(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螺旋刀(Tomotherapy)及加馬刀(Gamma Knife)等設備,可達到高精確、高效率及低傷害的先進放射線治療。
本院於民國98年成立結直腸癌醫療團隊,主要針對結直腸癌病患的治療。團隊成員含本院各領域優秀醫療人員:大腸直腸外科、消化內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放射診斷科以及病理科。此外,每年聯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萬芳醫院,依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NCCN)之診療指引共同修訂治療方針,使本院病患能夠得到國際級的診療,而每週召開一次多專科團隊會議,討論個案並提供癌症相關之診斷與治療經驗,使病患得到更好的保障,為當地居民帶來治療的新的一頁。